陳健民網站

Kin-man Chan

  • 歡迎瀏覽陳健民網站

    網海茫茫,在這裡與你相遇算是有緣。我在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學系任教,平時愛讀書、喝茶、看山與小女兒玩耍。我嘗試以理論政,以心觀照世情,並在這空間與你分享。

    Thanks for visiting Kin-man Chan's website. You may find my cv and some of my publications on civil society in China (in English) here.

  • 文章分類

  • 昔日文章

  • 日曆

    十月 2006
     1
    2345678
    9101112131415
    16171819202122
    23242526272829
    3031  
  • 網站統計

    • 231,063 名訪客曾瀏覽本網站

未在制度上查找不足

Posted by chankinman 於 31 十月, 2006

今年施政報告最出乎意料之處,是政府對過往施政作出嚴厲的檢查,承認過往未有「以民為本」、改革太多太急、缺乏危機意識和政治意識、缺乏應變的才能和經驗,令政府的公信力和管治能力受損,最終令市民受苦。

這些批評其實在民間早有共識,政府在去年施政報告時便應坦誠面對,以化解七一湧現的民怨。可惜政府一直否認有管治危機,直至月前胡錦濤主席要求特首「查找不足」,敦促特區施政以人為本,董生才猛然從沙堆中拔出頭來,透過這次施政報告作自我檢查。觀者只感政府後知後覺,說是以民為本,但更像是看中央臉色。

政府努力查找不足,著力處主要環繞施政作風,對於許多政治衝突的價值和制度根源仍然認識不足。施政報告認為「那些對中央仍存有懷疑以至對抗意識的人」,為國家「添煩添亂」,根源在於對國家的認識和中國人身分認同感不足,要設法幫助他們改變想法。

此中對問題認識的水平,與去年中央發動的「愛國論」相差不遠,都認為百多年殖民歷史沖走了港人的民族感情,對一國觀念始終抗拒,造成反對國安法和藉民主將特區演變成獨立政治實體。如果我們不再箇守於內地早已棄如敝屣的「愛國=愛黨、愛政府」的信條,而將愛國視為關心民族福祉的胸懷,那麼從港人捐獻救災、投身內地義務工作,以至參加六四燭光晚會,都可見港人愛國的熱誠。對國安法以至民主化的爭論,更多是對問題有不同的認識,而不應歸結到民族認同的問題。特區政府要做的是增強反對派與中央的溝通,特別要幫助中央明白民眾爭取民主是為了改善管治架構和崇尚政治平等的精神,與民族認同風馬牛不相及。但如果特區政府箇於一種狹隘的民族視野,又如何能扮演中介角色,化解兩地矛盾﹖

後知後覺 看中央臉色

報告亦承諾施政須體現香港的核心價值,指出自由、法治、自強、重信、公平、私有產權、仁愛、孝順、和諧等的重要性。雖然如此,施政報告卻特別強調社會和諧,認為安定是社會進步、經濟繁榮、政制發展的先決條件。在抽象層次來說,沒有人會反對這種講法,問題是具體來說如何達至這種和諧。

如果像去年4月人大常委般,在缺乏充分諮詢和論證下,一鎚定音否決雙普選,然後要求「以大局為重、擱置分歧」,對任何異議加以打壓,那就忽視了自由、民主、多元、包容亦為香港的核心價值。這種「穩定壓倒一切」的施政作風,在內地此起彼落的上訴、罷工、示威潮中已不合時宜,要求港人在人大常委決定後鴉雀無聲,更是無視香港社會的特質。要尋求社會和諧,必須建基於公平合理的制度和決策模式,在這樣的基礎上,港人要學習互諒互讓,求同存異。特區政制缺乏公平、政府脫離民情民意、決策過程公開不足,政府甚至帶頭分化社會,如何可要求民眾團結一致,和衷共濟﹖

施政報告在查找不足之處最令人失望的,莫過於缺乏制度視野。報告只有第26段輕輕觸及政制發展,軟弱無力地懸在第10頁的上角。為什麼政府施政可以閉門造車,不以市民為本﹖為什麼政府聽不到人民痛苦和不安的聲音,掌握不到市民的信念和情緒﹖為什麼在經濟逆境下,政府的公信力馬上受到挑戰﹖其實施政報告已點出回歸後香港的社會政治生態、輿論環境及市民對政府的期望都出現重大的變化。

特區出現的是「政治滯後」(political lag),一個半民主的制度無法理順政府與工務員、行政與立法、政府與社會三種政治關係。改善施政作風自然有所幫助,但市民實在不能單仰賴領導人的覺悟,而希望透過制度改革令政府更貼近民情民意、鞏固政府的公信力,提高施行水平。但無論是政制發展專責小組過去的報告或這次施政報告,都沒有在現存體制中查找不足,令改革失卻方向,更不能協助中央認清問題,對症下藥﹗

明報‧2005年1月14日

Sorry, the comment form is closed at this time.